主页 > 企业资讯 > 媒体报道

企业资讯

联系我们

电话:0537-8823888

邮箱:jingxinjituan06@163.com

地址:金乡县凯盛物流园西门中国石油北临

媒体报道

大众日报报道|京信农业董事长杨建强:“芯”有灵犀,“蒜”准未来

  • 来源:综合办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10-09 10:03:45
  • 查看:1274次
“金春雨润红了小辣椒,是秋天最暖心的收获!”9月8日傍晚,杨建强微信上转发了一条京信农业短视频,收获了一众好友点赞。不过,辣椒并非京信农业最重要的产品,大蒜才是。说得更准确一点,大蒜良种是杨建强近年打造现代农业所最为倚重的。
“经过2024年的试推广,‘金蒜5号’收获了蒜农认可。”杨建强说,2025年“金蒜5号”的推广目标是3000吨。这位来自全国著名“大蒜之乡”的企业家头衔众多,其中有三个头衔最为重要:金乡县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金乡县大蒜种植协会会长、山东京信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。
从2013年成立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起,杨建强进入大蒜种植领域,领航金乡农业社会化服务;从2019年成立金春雨种业科技公司,杨建强先人一步启动大蒜良种繁育,别开天地。如今,手握紫皮早熟大蒜新品种“金蒜5号”等多个大蒜良种,京信农业正信心满满助推大蒜产业升级。
大蒜世界的找路人
杨建强身在一隅,但心里装着“大蒜的全世界”。对他来说,与政府官员、科研专家打交道,就像在大蒜的世界里“读万卷书”。9月8日至10日,他陪同金乡县副县长王栋一行前往北京,先后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、清华大学等单位,围绕金乡大蒜新品种培育创新、基因挖掘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议题展开深入对接与合作研讨。
这些年,参加政府组织研讨活动、跑科研院落所和高校,是杨建强的家常便饭。特别是2018年年底决定破局大蒜育种之后,京信农业更是与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农科院、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密集互动。2020年,山东省农科院、金乡县政府、京信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建,成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(金乡)大蒜产业技术研究院。
如今,金春雨种业建立起大蒜种子“数据库”,保存了来自全球各地的484个大蒜品种。同时,在国内多地设立了外繁基地,致力于最大程度地保留大蒜的优质性状,确保育种工作的独立自主。
读万卷书,更要行万里路。从2024年秋后到2025年春天,杨建强分两次出差、历时两个多月,将全国重点、优质、特色大蒜产区跑了一遍,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考察。将国内的大蒜主产区跑了一遍。“像新疆的石河子,甘肃的民乐、徽县、成县,四川温江、什邡,云南的弥渡、施甸……”杨建强如数家珍,“只要是规模种植大蒜的地方,我们都去了。”
考察归来,杨建强思绪如潮,夜不能寐。他索性起身灯下奋笔,将对金乡大蒜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写成《大蒜芯,算未来》一文。几天后,这篇报告摆在了县领导的案头。可以说,为了金乡大蒜,杨建强是真操心,干实事。
2025年4月,“中国·金乡大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启航大会”在中国蒜都金乡县举行。会上,杨建强向来自全国的大蒜产业链代表介绍了历时5年选育的突破性新品种——“金蒜5号”。该品种兼具抗逆性强、产量高、品质优等特点,亩产量提升达18%。
征途上,走在前面摸索而行的人无疑是最累的,杨建强正是累并快乐着的人。可以说,真正将大蒜种质资源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,实现大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,京信农业开创先河,杨建强幕后推动功不可没。
不说别的,单是当初拍板决策进军大蒜育种,就面临重重困难。
众人纷纷反对的决策
随和,是杨建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标签。在企业日常管理中,他也不是“从严治军”的那一种。可以肯定的是,他特别有经营头脑,经常能先于他人洞见未来。“我们董事长会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发展理念,让整个团队吃上一惊。”京信农业的一位高管表示,意外之后是“豁然开朗”。
2018年年底,杨建强提出要搞大蒜育种,公司内部全是反对的声音。当时,冷库仓储是企业赢利的“压航石”。“冷库咱能建,别人也能建。”杨建强对农村大众记者说,“而企业要发展壮大,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。”
站在老家化雨镇的绿野平畴之上,杨建强反复思量,最终决定从种子上寻求突破,进而带动大蒜产业创新发展。2019年7月,京信农业旗下山东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。
现在,我们常说“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”。但在当时,全社会对种业的认知还没有那么高的站位。国家层面的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》,则要等到两年半以后才正式出台。可以说,杨建强是顶着巨大压力决策并推进大蒜育种项目的。
当时,放眼全国,几乎没有在产业应用层面开展大蒜育种的成熟案例。对京信来说,之前没有基础,种业拓荒谈何容易?对一个企业老板来说,最不容易的可是看不到回头钱,还得一直往里砸钱。5年时间投入上亿元,压力山大。
在熟悉他的人看来,杨建强有韧劲有定力。而定力十足终有回报。2024年,“金蒜5号”正式上市,开始创造效益。“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,不仅金蒜系列订单反馈很好,辣椒、鲜食玉米等新品种也陆续丰富起来。”他表示,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就可以收回投资。”
京信农业集团副总经理韩文静,曾经兼任金春雨种业总经理。目前,她仍是公司法人代表,对种业破局个中艰辛非常清楚。“2020年到2022年处于迷茫期。”韩文静说,那段时间也是学习期和快速成长期,“经常出去参观考察”。2022年12月,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措施后,韩文静等人往外跑的频率更高了。
不觉之间,方向变得清晰,信心越来越足。“要特别感谢国家对于种业振兴的政策扶持,以及省、市、县等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。”韩文静告诉农村大众记者,2024年是金春雨科技的成果转化年,以“金蒜5号”为代表的一批大蒜良种推向市场。
由此,种业成为京信农业最有前途的业务板块。杨建强介绍,“金蒜5号”已发展上百家代理商,2025年销售目标是3000吨。在工作群里,他能看到发货情况。“备货4000多袋,正在加工。”杨建强翻看着一条条信息,喜上眉梢。
这喜悦属于中流击水的掌舵摇橹人,这喜悦源自30年风雨兼程的人生长行军。
做事要有5年的眼光
1995年,22岁的杨建强就跟着别人做生意,在集上干饭店。在此之前,他曾在当地供销社从事收棉花等工作。当年,巨野、金乡、鱼台是省内位居前三的产棉大县。“供销”二字从那时起,就深深镌刻在杨建强的人生之中。时至今日,他还兼任着化雨镇供销社副主任。
1996年,饭店的房子因修路被拆了,他就搞起兔子养殖,不想赔了四五万元。不过,他并未因此罢手,反倒借钱干上了又一个创业项目——制冰厂。多年以后,杨建强回想当初知难而进的选择,说了一句话:“人,不敢闲着!”
今天,在金乡县,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储存大蒜的冷库。而在1990年代,这里几乎看不到冷库。而当地蔬菜外运时,却需要加冰块以保鲜,杨建强从中看到商机。“制冰厂其实没啥技术含量,跟冻冰糕一样,只不过冰块个头大了,每块100斤重。”他说,制冰厂生意出人意料地火,供不应求时就从周边县市调冰。
1998年春天,杨建强的制冰厂投入运营。干了两年多的时间,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2000年,杨建强投资114万元在化雨镇建起了两个550吨的冷库。其吨位在当地首屈一指,惹得不少村民跑来看稀罕——哦,这就是冷库!
有了冷库,就可以收储大蒜,杨建强迅速转行,为外贸公司代工分装各种出口大蒜。“挣了钱就再建冷库,那十来年下来,冷库数量增加到了8个。”他笑着说,“感觉自己翅膀硬了,就想直接做外贸,在泰国设了个办事处,结果被人坑了。”
那是2012年,六七十个货柜的洋葱和大蒜被提走了,钱没给但人找不见了。“感觉天塌了!”杨建强当时还担任着村主任,“困难得最狠时,我连冷库的5000元钱电费都交不上。”
还是一位好友,跑到银行取了5000元,帮他把电费交了。“从那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全产业链的钱是挣不完的;该谁挣的钱,就由谁来挣。”杨建强贷了款重操旧业,继续给外贸公司代工。
不过,这一次他很快就找到了全新的赛道——农业种植。2013年2月,金乡县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——杨建强再次选择与时代同频共振。
到2020年的时候,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在金乡县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%。“员工认可,百姓认可,政府认可。”杨建强语速放缓,“可以说是在田野里干成了甜蜜的事业,幸福得我体重两年长了十几斤。”
不过,他并没有被幸福冲昏头脑。一路风雨走来的杨建强,有的是居安思危之清醒、未雨绸缪之智慧。“一个基层员工,要有一个月的眼光——下个月干啥,心里得清楚。”他一再强调做事要有前瞻性,“一个基层负责人,要有一年的眼光;一个企业高管,就要有5年的眼光。”
独到的眼光源自基于实践的学习和及时总结,而擅于积累恰恰是杨建强的长项。
敢想能写的领头羊
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有事就写在笔记本上,杨建强一年能记上好几本。从2013年到现在,他用过的笔记本摞起了来有一米多高。
随手翻开一本,杨建强指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说:“这是上市里开会时,听了领导讲话有所感想,一口气写了7页纸。”关于企业发展、种业振兴,杨建强每每有了新的想法,就随时记录下来。
在他的卧室里,也放着本子和笔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突然思如泉涌,他就起身摸过纸笔,开始创作“小作文”。以内培外训促进成果转换,打造国家一流的大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,建立核心区、示范区、带动区……许多落地生金的点子,就是这样悄悄萌生的。
看见方向,洞见未来。2019年年底,杨建强办排众议,决策开辟育种新赛道。与此同时,进一步密切与科研院所、大型企业合作,扩建肥料厂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赢利点。他解释说,肥料厂建于2014年,开始只是小打小闹。
“立足实体,开放办企”,是杨建强干事创业的信条之一。在以挂大联强带动恒兴肥业发展的同时,他也在悄悄地继续新建冷库。如今,在杨建强的兴农版图里,形成了种业、肥业、仓储和社会化服务等多元发展的格局。他自己,也增添了一个新头衔——山东京信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。
又是一年秋高气爽,回望来路,曲折萦怀。当年那个小老板的视野与格局在一次次挫折中一次次放大,最终成长为情系乡土的企业家。杨建强觉得,从2013年转向大蒜种植到现在的12年中,决定开展大蒜育种是至关重要的一次选择。
“前面6年是在学习,后面6年努力进步。”他说,“现在能清楚地看到以前的自己多有不足,这应该是走向成熟的开始吧。”
从在集市上干饭店做买卖,到成立贸易公司做大蒜生意,再到打造国家级大蒜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,已经站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潮头的杨建强不免感慨万千。
“我们现在做的不再是为了一家人的吃喝,而是为了很多人的吃喝。”他说,“这中间的社会责任沉甸甸的,要当成事业好好干!”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0537-8823888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六

二维码
线